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如何阅读
原文链接:How to survey
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有一种醍醐灌顶,惊为天人的感觉,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我阅读应该是这样的,如果能真正将这篇文章成功实践,那么阅读效率,质量会是一次飞越,just do it,man!
大量的文本和代码阅读输入对于构建人类和机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,特别对于语言来说,特定的语言一定对应这某一种思想,如果没有对应的语言,那么构建思想就无从谈起。因此,结构化阅读就能够提供“特定语言”素材,在碰到特定的问题,就能立刻联系到对应的素材。这就是Sapir-Worf hypothesis:语言能够塑造你的思想,如果你没有对应的语言,你无法描述它,那么想法就无从谈起。举一个例子,文章的题目叫做how to survey, survey在韦氏词典里的解释:to query (someone) in order to collect data for the analysis of some aspect of a group or area,用中文翻译就是调查,如果我们把文章的题目叫做调查,那么就会联系到中英语义里对应的不同思想,阅读:拿一本书从头到尾看完,调查:调查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,包括搜索,总结,结论等等。因此,特定语言的输入对于构建正确的思想是关键点,我们survey的目标,就是构建特定语言体系。
survey的训练计划:每周阅读1000页阅读材料 + 5000行代码。这个目标的实现依托于舍弃细节,关注文本,代码的结构,简答的说,要将重点放在你不知道的领域(知识盲区)。文中对于阅读这个动作用了skim,skim是浏览的意思,我们不是在阅读,是skim,浏览!, 浏览意味着我们在拿到文本之前,就有一个预设,文本肯定有重点,将时间花在重点上面,以3-5页每分钟的速度skim!
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值得阅读的,因此,要利用好书评,评价差的书直接丢弃,这样从刚开始就可以给你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!
一旦开始读某本书,就开始从目录开始,反复读一次,读目录,能够帮你构建这本书的框架,你对这本书里到底有什么内容有了底,剩下的事情就是通过阅读去构建story,构建story并不意味着了解每一个细节,更像构建这本书的搜素引擎,一旦我需要哪一个零件,我可以立刻去书里把他取出来。我们以前的阅读习惯是拿到一本书从头读到尾,对于这种阅读习惯还是有顾虑的,但是首先要明确我们以前的阅读习惯是错误的,首先根本没有目标,读这边儿书是为了什么?是为了知识吗?从头读到尾,你记住了多少,知识去了哪里,几乎全部流失了,而你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成本,因此一定要明确读这个书(代码)是为了构件特定语言( 通用词汇),特定语言能够形成特定思想,特定思想能构架搜索引擎。第二点顾虑是,读了这么快,我不能保证我能够理解这些文本(代码),更不用说吸收,这里就需要再看一下第一点目标,目标里没有一个词是理解,是构件语言,而不是理解,理解(甚至深度理解)会随着时间达成,就像在野外生存,你现在需要尽可能多的找到装备,记住他们的位置(吸收语言,构建框架),等你需要某件装备的时候,你再回来取(深度理解)。
在读正文的时候,也是与技巧的,根据目录,找到你最兴趣的文本,反复多浏览几遍,确保在这个过程中是经历充沛的。然后继续找下一个,反复进行这个过程。
这种阅读方法,刚开始会让人感到exhausted,过程不是让人舒适的,但是如果能坚持这个习惯,刻意训练,就呢个够达到每周3-5本书, 每月20本书的成绩。想一想这种信息的摄入量是多么恐怖。对于代码也是一样的,每周5000行代码,训练你对合适的缩进,文件目录结构,命名,语法保持很高的敏感度,训练良好的代码品味,你会开始知道,对于优美的代码,一定有特定的写法,不论是什么语言,对于不认识的领域,也能很好的适应。举一反三,对于视频也是这样的, 2x倍速干起来!
- 作者:Roger
- 链接:https://rgao29.eu.org//article/f35e63cb-fdf0-4e02-8830-99c96b7a998c
- 声明:没有版权,就说是你写的